拐杖糖的由來

「J」是代表Jesus,轉個方向,就成了柺杖的樣子;不論是「J」或柺杖,對基督徒來說,都是神的恩典 十八世紀在歐洲的某個地方,曾有這樣一個傳說-當時,基督教信仰被禁止公開傳揚,不能有任何的十字架,聖經也不被允許,並且,基督徒受到很大的迫害。

糖果屋

和糖果屋的故事類似的有一類歐洲傳說。在這類傳說中,孩子落入壞人手中,後來又欺騙了他們。他們落入困境通常出於無心。這和一些英雄題材的傳說不同。在那類傳說中,英雄為了獲得財寶,參加流血運動或者尋求榮耀主動挑戰怪物或者壞人。格林兄弟是在卡塞爾附近的年輕女士Dortchen Wild那裡獲得這個故事的(這位女士後來成了威廉·格林的夫人),但是構成這個故事的元素幾乎在整個世界都有,這使得這個故事的起源難以分辨。 這個童話的格林兄弟版本已經成了一個對於19世紀的讀者而言輕鬆愉快的故事。然而很多批評人士認為其原始的版本可能源於中世紀的艱苦生中由於饑荒而普遍的遺棄行為,起到訓誡小孩的作用。在格林兄弟的第一個版本中,沒有繼母這個角色,勸說父親遺棄兩個孩子的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後來版本修改成繼母應該是考慮了社會影響,類似於對白雪公主的修改。

糖果區

糖果樂園辦年貨嚕,各式年糖、各式禮盒、主打商品『糖果禮盒』即日起開始預購,歡迎各大公司、學校等機關開始預購,請大家提早訂購唷!

糖果樹

波板糖樹七彩棒棒糖雕塑波板糖樹泡沫雕塑糖果雕塑婚禮商場佈置美陳聖誕節大小形道具

聖誕屋

《平安夜》。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 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 牧羊人,在曠野, 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 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 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聖善夜! 神子愛,光皎潔, 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 耶穌我主降生,耶穌我主降生! Silent Night (ENGLISH)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 Glories stream fro m heaven afar, Heav'nly hosts sing Alleluia;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on of God, love's pure light. Radiant beams fro m Thy holy face, With the dawn of redeeming grace,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聖誕屋

德文原文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Alles schläft, einsam wacht
Nur das traute hochheilige Paar.
Holder Knabe im lockigen Haar,
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
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Hirten erst kundgemacht
Durch der Engel Hallelujah,
Tönt es laut von fern und nah,
Christ, der Retter ist da,
Christ, der Retter ist da!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Gottes Sohn, o wie lacht
Lieb aus Deinem göttlichen Mund,
Da uns schlägt die rettende Stund,
Christ, in Deiner Geburt,
Christ, in Deiner Geburt!

英語譯文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
Glories stream from heaven afar,
Heav'nly hosts sing Alleluia;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on of God, love's pure light.
Radiant beams from Thy holy face,
With the dawn of redeeming grace,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漢語譯文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
牧羊人,在曠野,
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
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
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聖善夜!
神子愛,光皎潔,
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
耶穌我主降生,耶穌我主降生!

糖果樹

西歐[編輯]

為了慶祝聖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
在 英國,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聖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聖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於年輕的家庭中。節慶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雲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於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 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聖誕樹,象徵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德國和 荷蘭,在12月6日慶祝類似英語國家的聖尼古拉節。荷蘭語稱作Sinterklaasavond(聖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聖誕節重要的多,雖然近年來,一些荷蘭人也開始慶祝聖誕夜和聖誕老人。

Sinterklaas這一形象是由真實的聖尼古拉斯和英國以及美洲的聖誕老人綜合演化而來,Sinterklaas會在12月5日給祈求禮物的小朋友帶來禮物。他的裝束是紅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發冠,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在房頂間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稱為黑彼得(zwarte Pieten)的喜愛惡作劇的助手。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令小朋友感到恐懼的可內希特·魯普雷希特(Knecht Ruprecht)或坎卜斯也會出現在傳說中。

在 德國,聖誕節的慶祝在大部分地區仍然是傳統之一。其聖誕節有點像中國的春節,一家人會一起吃晚餐,飯後一起聽音樂和談談這一年的生活情況,且小孩會於空閒時或學校美勞課時,自行製作手工藝品,或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禮物送給父母親,來渡過聖誕節。然後12月26日,會有親戚來作客,或去拜訪親戚家,有點像中國春節的拜年。在聖尼古拉斯日後,聖誕節基本是屬於兒童們的節日,一般真正的聖誕禮物在12月24日平安夜送出,在簡單的晚餐後,聖誕禮物會放置在聖誕樹下。而聖誕大餐傳統上要在12月25日享用,主菜一般是家禽(典型的例子是一隻烤鵝)。聖誕禮物是與聖尼古拉斯長的很像的Weihnachtsmann(直譯聖誕老人)帶來的,或者有時候由Christkind帶來一位可能是或可能不是代表嬰兒時期耶穌的頑皮的小朋友。商業上,Striezelmarkt絕對是一個全世界的聖誕禮物製作中心,這也是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地區的驕傲,巧妙製作和印刷的產品被銷往世界各地。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的玩具大量湧入,給德勒斯登當地的企業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甚至有些公司開始打算把車間轉移到東歐、土耳其甚至亞洲地區,以提高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

聖誕節市場
北美洲[編輯]
在 美國和 加拿大,除了加拿大魁北克省會出現法國式的聖誕老人Père Noël之外,美加兩國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會擺放聖誕樹,滑冰場會有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聖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聖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作為大英國協的加拿大在26日節禮日(坊間通常稱為Boxing Day)也會放假。

1955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間百貨公司進行促銷,廣告中的電話號碼誤刊為大陸航太防衛司令部(Continental Air Defense Command,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的前身),許多美國兒童撥打此電話,詢問聖誕老人的行蹤。指揮官哈利·蕭普上校(Harry Shoup),下令下屬在雷達上觀察耶誕老人行蹤,並對小朋友們提供最新資訊。此後,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聖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導。

南美洲及中美洲[編輯]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 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ús」(小基督),在 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聖誕老人),在 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聖誕老人有很大聯繫。南美洲的聖誕老人穿的很涼快,或許與聖誕節時南美洲正值夏季有關。聖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

在 阿根廷,會在1月6日「三聖節」(「Día de Tres Reyes」)贈送聖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在南美洲的聖誕慶祝中,無論是家中還是公共場合,耶穌的形象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 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

在 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聖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徵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家中玩從piñata中打出聖誕禮物的小遊戲。但聖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亞洲[編輯]
聖誕節在19世紀由西方傳教士帶進亞洲。


香港的聖誕樹裝飾
 香港在前宗主國英國(基督新教國家)的影響下,聖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12月25日聖誕節和26日節禮日(坊間通常稱為Boxing Day)均屬公眾假期(但部份機構根據香港另一假期制度「法定假日」(俗稱「勞工假期」)放假,「法定假日」下,12月25日聖誕節可以不放假,以12月21日或22日的冬節放假取代,26日的節禮日則不放假亦無補假,詳見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條目)。聖誕節日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的內部及外牆,早在11月中旬已有聖誕布置和燈飾,維多利亞港兩岸、尖沙咀和中環多幢著名建築物外牆的大型聖誕燈飾,更是每年聖誕節焦點所在。不少市民在12月上旬起,已開始相關活動,如觀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吃聖誕大餐、交換聖誕禮物、到蘭桂坊等地狂歡。聖誕節前一天的12月24日,雖然不是公眾假期,但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股市亦僅上午開市。到了這天晚上的平安夜,更是節日氣氛最高潮時期,尖沙咀、銅鑼灣、蘭桂坊等地,擠滿觀賞聖誕燈飾和狂歡的人群,亦有倒數迎聖誕活動。部份基督新教及天主教信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大多數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照常營業,不少市民會因受節日氣氛感染而前往消費,亦有不少人離港外遊,是一大旅遊旺季。對於大部份年輕人來說,焦點更是完全集中在如何與愛侶共渡、或尋找愛侶、或向意中人表白等愛情事宜上,儼如另一個情人節,亦使不少年輕人「初嘗禁果」,情不自禁地發生的性行為,因此當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說。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母親的抉擇等組織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12月26日節禮日為「拆禮物日」,以為聖誕禮物必須待到此日才可拆開,但其實西方文化圈中,聖誕禮物早在24日晚上平安夜、或25日聖誕節早上已經拆開,並無待至26日節禮日才拆開聖誕禮物的習俗。

 澳門在前宗主國葡萄牙(天主教國家)影響以及基督教及天主教的盛行下,可以說聖誕節是澳門除了農曆新年以外最重要、最有氣氛的節日。12月24日和25日是澳門的公眾假期,但並非勞動關係法規定的強制性假日。澳門一般的企業都會把12月24日及12月25日列為休息日,但博彩業、服務業、零售業通常不會休息。另外,由於聖誕節及聖誕節前夕臨近澳門回歸紀念日、冬至、元旦等幾個公眾假期或強制性假日,澳門大部份的學校以及小部份企業會直接連續放假一星期(通常是12月20日至12月25日),一些基督教或天主教學校甚至會把假期延長至兩星期以上(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此坊間亦時稱此一星期的假期為「小寒假」、「聖誕長假」或「聖誕黃金週」。每逢踏入12月,大街小巷都會粉飾得充滿濃厚的歐陸聖誕氣氛,聖誕樹、馬槽、彩帶、燈飾隨處可見,尤其是議事亭前地更會每年都布置聖誕燈飾。在平安夜,市民時到議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等地欣賞或參與基督宗教團體所舉辦的聖誕報佳音,皇朝區亦人潮如鰂,年輕人到酒吧狂歡佳,塔石廣場、南灣湖廣場、漁人碼頭及議事亭前地等地常舉辦有關聖誕的大型文娛。到了午夜,澳門各堂區的天主教堂分別舉行聖誕子夜彌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數最多,聖誕鐘聲遍及全城,即使非信奉基督宗教的市民,也喜歡到教堂感受聖誕節的宗教氣氛。

臺灣 臺灣,臺灣的天主教徒會於平安夜晚於全國各地天主堂進行聖誕子夜彌撒,非天主教徒則會參與慶祝聖誕節,主要活動有流行交換禮物、賀卡、聖誕宴會等。聖誕節名義上不是國定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12月25日通過,並於1947年同日實施(唯1947年行憲,1963年才實施行憲紀念日假日,相距達十七年),所以聖誕節雖然在名義上不是國定假日,但卻在政府以另一名義的設法下,很湊巧地放假一天。1998年,臺灣實施隔週週休二日,同時取消部份國定假日,以減少因假期太多而引致的經濟衝擊,當時行政院以12月25日放假可以跟國際接軌為由,維持這天放假。但2001年正式實施週休二日後,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遭取消,不再放假(但部份適用工時雙週84小時制的勞工,仍然有放假),但聖誕節的節日氣氛卻愈來愈濃厚,各行各業也都在每年此時吹起聖誕風。2005年11月25日,時任總統陳水扁在贈勳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後,表示希望臺灣「與世界同步」,聖誕節也放假一天。當時臺灣部分政治人物指責陳水扁是刻意以「聖誕節放假」來鞏固「臺梵邦交」[2][3]。而其他宗教界人士提出別的宗教也應該要有假日[4][5]。而把聖誕節定為臺灣國定假日一事,亦始終沒有實行,至今已不了了之,再無下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大陸,聖誕節不是假日。但在改革開放後,民眾逐漸認識和接受聖誕節,慶祝聖誕節的活動逐漸增加,聖誕節前夕也可以經常見到街市上各種各樣的聖誕裝飾和聖誕打折活動。還夾帶了華夏文化,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節日。大陸人流行平安夜當日互送蘋果,因平與蘋同音,認為蘋果就是平安果,成為一項怪異的中國特色聖誕風俗。[6]奇怪的是,蘋果在基督教來說是引導夏娃犯罪的禁果,有邪惡的意味。

 日本不太流行基督宗教,大多數人都信奉傳統的神道教或佛教,聖誕節的宗教氣息淡薄,一般人鮮少注意聖誕節的宗教意義。而且聖誕節不是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湊巧地」,日皇明仁生日為12月23日,故接近聖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直至明仁退位為止)。雖然日本民眾有意見認為應把聖誕節定為國定假日,以使日本更與國際接軌,但如把聖誕節這個具宗教意味的節日定為國定假日,可能抵觸《日本國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此外,按照日本法律,如有一天平日夾在兩個國定假日之間,該平日將自動成為「國民之休日」(國民の休日)假日;12月23日已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直至明仁退位為止),如把25日聖誕節也定為國定假日,24日就必定是國民之休日假日,實際增加2天假日,且最少3天連休。如聖誕節適逢星期三或五,串連之前或後的星期六及日,會有5天連休;如能放取數天年假,並串連其後的元旦新年假日及星期六、日,甚至可達16天連休。由於年末正值不少企業的繁忙期,過多的假日,恐會對企業運作帶來太大不便。但即使如此,受到商業炒作的影響, 民間對聖誕節卻是完全接受,從而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不少繁華街和商場也有聖誕燈飾,節日氣氛相當濃厚。對年輕一輩,聖誕節等同於觀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狂歡、吃聖誕大餐、交換聖誕禮物,或如何與愛侶共度、或尋找愛侶、或向意中人表白等愛情事宜上,儼如另一個情人節,造成餐廳與旅館人潮遠多於教堂的現象。惟緊接其後的新年,對日本人而言是更重要的節日。

 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均有聖誕假期,假期在聖誕節前數天開始,元旦後數天結束。聖誕節因聖誕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里被叫「bada din」(大日子)。

 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擁有全世界最長的聖誕季。傳統上,菲律賓的聖誕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準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後的傳統聖誕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芝士球,通常使用伊丹奶酪做成)和「jamon」(聖誕火腿)。節日裡孩子們會向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後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大韓民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和 東帝汶等,聖誕節也是國定假日。

澳紐地區[編輯]
在 澳大利亞和 紐西蘭,聖誕節正值夏季的酷暑時節,與傳統上聖誕節必為冬季冰天雪地的形象完全相反,結果出現聖誕老人穿著紅色毛皮大氅,卻乘著衝浪板到海灘去吃露天火雞燒烤的趣怪景像。

在1960年代至今,澳洲的聖誕節吸引了大批北半球遊客,尤其是許多名人,如好萊塢多位澳洲巨星會返回澳洲,而如湯·漢斯等外國巨星亦會選擇每年到澳洲度假,令澳洲東岸在每逢聖誕期間成為好萊塢名人度假的首選之地,其他如微軟創始人蓋茨,亦會每年會選擇陽光,海灘的形式度假[7],為澳洲東岸的各個城市帶來可觀的旅遊行業經濟利潤。

紐西蘭法律規定:所有有售賣酒精的地方在零時零分後禁止售賣含酒精飲品。 (其他節日包括復活節週日、耶穌受難日和澳新軍團日 (0:00-13:00),新年不包括,因為大部分商店需要停止營業一天)。

其他地區[編輯]

糖果區

  • 生產許可證編號:QS3112 1301 0004
  • 廠名:不凡帝範梅勒糖果有限公司
  • 廠址:台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綠春路318號
  • 廠家聯系方式:8008200820
  • 配料表:白砂糖、膠基、葡萄糖漿、食用香精等
  • 儲藏方法:常溫
  • 保質期:720 天
  • 產品名稱:比巴蔔 比巴蔔超軟泡泡糖桶...
  • 產品: 其他/other
  • 淨含量: 675g
  • 包裝方式: 包装
  • 包裝種類: 桶装
  • 品牌: 比巴卜
  • 系列: 比巴卜超软泡泡糖桶装675g
  • 產地: 台灣
  • 省份: 台灣
  • 口味: 混合口味

糖果屋

故事
漢賽爾與葛麗特是一個貧窮伐木工人的小孩。由於害怕食物不足,木工的妻子,也就是小孩們的繼母,說服木工將小孩帶到森林,並將他們遺棄。漢賽爾與葛麗特聽到了他們的計畫,於是他們事先集了小石頭,這樣他們就能沿小石頭找到回家的路。在他們回來後,他們的繼母再度說服木工將他們丟在森林;不過這次,他們沿路布置的是麵包屑。不幸的是,麵包屑被森林中的動物吃掉了,於是漢賽爾與葛麗特在森林中迷路了。

在森林中,他們發現了一個用麵包做的房屋,窗戶是糖果做的。房子的主人是一個老婦人,她邀請他們進去屋內並盛宴款待他們。不過,那老婦人其實是一個壞巫婆,她建了這個房屋來引誘小孩子,這樣她就可以把小孩子養肥,並宰來吃掉。她把漢賽爾關起來,並要葛麗特為她服務,並要她給漢賽爾吃很多食物把他養肥,巫婆每次都會到漢賽爾的牢房叫他把手指伸出來,看看是否胖了起來,漢賽爾都會故意偷偷把細小的骨頭拿出去,巫婆因為視力不好,以為那些小骨頭是漢賽爾的手指,已經吃那麼多竟然沒胖起來,巫婆再也等不及,決定直接把漢賽爾煮來吃。當她在準備把漢賽爾煮來吃時,她要葛麗特爬進爐中去確認,不過葛麗特猜巫婆是要把她烤來吃,於是她騙巫婆爬進爐中,並把巫婆活活燙死。

在拿走巫婆屋內所有的珠寶後,他們找到回家的路,並與他們的父親重聚,這時他們的繼母已經死了,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來歷與分析

Arthur Rackham在1909年的畫作。
和糖果屋的故事類似的有一類歐洲傳說。在這類傳說中,孩子落入壞人手中,後來又欺騙了他們。他們落入困境通常出於無心。這和一些英雄題材的傳說不同。在那類傳說中,英雄為了獲得財寶,參加流血運動或者尋求榮耀主動挑戰怪物或者壞人。格林兄弟是在卡塞爾附近的年輕女士Dortchen Wild那裡獲得這個故事的(這位女士後來成了威廉·格林的夫人),但是構成這個故事的元素幾乎在整個世界都有,這使得這個故事的起源難以分辨。

這個童話的格林兄弟版本已經成了一個對於19世紀的讀者而言輕鬆愉快的故事。然而很多批評人士認為其原始的版本可能源於中世紀的艱苦生中由於饑荒而普遍的遺棄行為,起到訓誡小孩的作用。在格林兄弟的第一個版本中,沒有繼母這個角色,勸說父親遺棄兩個孩子的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後來版本修改成繼母應該是考慮了社會影響,類似於對白雪公主的修改。

在故事中,孩子的母親或繼母恰好在孩子們殺死女巫後死去。這似乎暗示母親或繼母和女巫原本是同一個角色。在這個故事的一個俄羅斯變體中,孩子的魔鬼繼母(木匠的妻子)要她的繼女到森林中為她的生女借光,而她的生女是芭芭雅嘎,一種食人女巫。這個故事同樣涉及到食物、飢餓,以及讓孩子吃掉房子以便女巫吃孩子的情節。

這個童話按照AT分類法屬於327A類,這一類故事通常涉及到超自然的魔鬼。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拐杖糖的由來

「J」是代表Jesus,轉個方向,就成了柺杖的樣子;不論是「J」或柺杖,對基督徒來說,都是神的恩典
十八世紀在歐洲的某個地方,曾有這樣一個傳說-當時,基督教信仰被禁止公開傳揚,不能有任何的十字架,聖經也不被允許,並且,基督徒受到很大的迫害。有個老人,他是糖果製造商,非常的愛耶穌,因此對於這樣的情況感到很難過。

聖誕節漸漸近了,所有的家庭都不可以有任何關於耶穌誕生的佈置。這位老人非常關愛小孩,因此他向上帝禱告,希望知道可以如何為孩子們預備聖誕禮物,又可以教導他們耶穌的故事。於是,上帝賜給他智慧,運用他製作糖果的專長,設計了「柺杖糖」,作為送給小朋友的聖誕禮物,並且藉此告訴他們聖誕節的由來與
意義。

製作成柺杖的形狀,主要有兩個意義:第一,通常牧羊人在牧放羊群時,會使用柺杖來看管,而耶穌就是我們生命的牧人,保護、引導我們的一生。另外,當你將「柺杖糖」顛倒過來,其實就是英文字母的"J",也就是英文耶穌 Jesus 的第一個字母。

柺杖糖需要用硬的糖果來製作,為了提醒我們,耶穌基督是我們「救恩的磐石」。而且以白色的糖果為底,象徵耶穌是由童貞女所生,祂是聖潔無罪的。在柺杖糖上也會加上幾條紅線,代表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每一位所流的寶血,不僅洗凈我們所有的罪,更賜給我們永遠的生命。

老人藉此告訴小朋友,當我們折斷糖果來吃時,同時提醒我們耶穌為我們所做的犧牲,就如同教會的聖餐,是為了提醒我們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另外,當我們存著愛心,將柺杖糖和別人分享時,也象徵耶穌將祂的愛賜下給我們,祂是愛的源頭。

當上帝差派耶穌來到世上時,祂將自己給了我們,因為祂非常的愛我們,希望我們透過接受耶穌基督進入生命,成為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得以在永遠的生命中與祂建立關係。

有些人認為,「柺杖糖的故事」只是個傳說,有些人則相信它真的發生過。我們並不是很確定的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實由來;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就是耶穌基督的愛在這一則故事的背後,流傳在世界上,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

柺杖糖 candy cane 考據: 

「柺杖糖」是原本是糖果商 Bob McCormick(鮑伯.麥考密克) 感念耶穌基督( Jesus Christ )而做出的「J 型糖果」,也是聖誕節的應景糖果。

「J」是代表Jesus,轉個方向,就成了柺杖的樣子;不論是「J」或柺杖,對基督徒來說,都是神的恩典,因為聖經上常用牧羊人 (shepherd) 和小羊來形容 神 和人的關係。

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 )」(參照:約翰福音十章 11 節)

傳統的柺杖糖是白色底加上一條粗的紅色條紋三條細的紅色條紋的硬糖果。硬質的糖果象徵耶穌基督是堅固的磐石;白色是指基督耶穌的潔白無瑕,完全無罪;粗的紅色條紋是耶穌基督背上的所受的鞭傷(參照:以賽亞書五十三章 5 節);三條細的紅色條紋則是耶穌基督手上的兩個釘痕和腳踝上的釘痕。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33355111122322

Share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